搜索: 欢迎进入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印度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与启示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2012/3/14]  
摘要:2011年10月25日,印度央行宣布,允许商业银行自主确定存款利率,并从即日起执行。对长期实行利率管制的印度来说,这一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印度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最终得以完成。

  2011年10月25日,印度央行宣布,允许商业银行自主确定存款利率,并从即日起执行。对长期实行利率管制的印度来说,这一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印度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最终得以完成。

  印度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长期以来,印度对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对存款利率实行较为严格的上限管理。印度的存款利率一直保持在3.5%左右的低位,存贷利差保持在接近3%的水平。这种状况限制了银行间的竞争,降低了银行的筹资成本,银行的利润得到保证,从而维护了银行体系的安全。但利率管制也造成了银行竞争意识的下降,且由于存款利率受到管制,影响到了银行的揽储能力。此外,由于商业银行对利率缺乏敏感度,使得货币政策作用机制受到限制。为使利率能够准确反映货币的供需状况,增强商业银行对利率的敏感性,改善金融调控效果,印度从20世纪80年后期开始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与美国、日本相似,印度的利率市场化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1988年开始放开银行贷款利率管制算起,印度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经历了23年时间。在贷款利率方面,1988年,印度央行将原本对非定向贷款利率设置的上限改为下限;1992年以后,简化了不同的贷款利率品种,并逐渐放开定向贷款利率;1994年,放开20万卢比以上的贷款利率。同时,印度央行要求各银行公布将资金成本和操作成本考虑在内的“主要贷款利率”,对20万卢比以下的贷款,各银行可以在不超过“主要贷款利率”的范围内自由定价。在存款利率方面,1992年,印度政府对所有定期存款设定了统一的利率上限,取代原来根据信用等级确定的多重存款利率上限;1995年,放开了对两年以上定期存款利率的限制;1996年,放开了对1~2年定期存款利率的限制;1997年,放开了对1年以下定期存款利率的限制;1998年,进一步放开了对15天以上存款利率的限制,但仍对活期储蓄存款和非居民持有的卢比存款进行管制;直到2011年10月25日印度央行宣布放开对存款利率的限制,其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终完成。

  利率市场化最终完成的原因

  印度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最终完成是在高通胀、实际负利率的宏观背景下,长期管制存款利率引发的矛盾“爆发”的结果。由于长期以来的利率管制,储户的利益受到抑制,造成社会财富从储户向贷户转移,贫穷的、农村地区的储蓄资金流向了贷款集中的、富有的城市等地区,造成了前者对后者的补贴,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分化。从2010年开始,印度的通货膨胀率不断走高,长期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印度批发价格指数(WPI)维持在8%~11%的水平,大幅高于5.8%的10年平均水平。通货膨胀率持续高企,而存款利率却依然受到管制,由此,存款利率成为了“众矢之的”。通货膨胀率与存款利率两者间存在大约700个基点的差距,这造成了严重的实际负利率现象。居民把钱存进银行,也就意味着实际购买力的损失。因此,大量银行储蓄存款流失。流失的储蓄存款部分进入了资本市场,从而推高了资产价格。印度的房屋价格迅速膨胀,例如清迈、孟买、德里的房价自2007年以来分别上升了150%、80%和50%。而日益加剧的财富效益也加速了通胀的上升,负利率使治理通胀的目标大打折扣。虽然自2010年10月起,印度央行连续13次提高了基准利率,但直到现在,印度的通货膨胀率依然在9%左右。

  此外,特殊的银行体系结构使国有银行成为利差的主要获益者。印度商业银行包括国有银行、私人银行和外资银行,总数接近300家。其中,国有银行包括印度国家银行和7家联营银行,以及其他19家政府银行,约占印度整个银行业份额的3/4,印度联邦政府持有国有银行的大部分股份。由于规模上的劣势,私人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利率管制的环境下无法与国有银行竞争。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私人银行和外资银行要求放开存款利率管制的呼声较高。由于存款的流失,银行贷款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即使有利差存在,银行的利润也受到影响。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国有银行也开始要求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来源:和讯评论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我来说两句
用户: 匿名发出
密码: 注册新用户
留言: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发表的作品,中国砖瓦工业协会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会员说明 || 广告服务 || 网络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方式

服务电话:0571-85871590 服务QQ:欢迎使用在线服务! 1064356210 意见或建议至:service@cbtia.com

兄弟网站: 中国建材网 中国水泥网 cement 中国水泥网人才频道 中国水泥论坛 中国石材网 中国陶瓷网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中国绝热隔音材料网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ICP证:浙B2-20040232 京ICP备2020036720号-1 法律顾问:哲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