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欢迎进入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未来保障房主战场,共有产权房遭遇冷原因何在?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2019/9/20]  
摘要:共有产权房从热烈追捧,到成为鸡肋,走过的时间不长。也可以说从第一个项目开始,就发生了热度急剧降温的情况。

      共有产权房从热烈追捧,到成为鸡肋,走过的时间不长。也可以说从第一个项目开始,就发生了热度急剧降温的情况。首个共有产权房子的项目是北京的“锦都花园”, 当时在2017年9月底,进行申购的家庭就有16万户,然而真正可以提供的房源却只有427套,申请人数以及名额的比例是在280:1。

  等到同年的10月27日的“金成雅苑”时却降到了5万人申购970套房源,这时的比例就约为15.5:1;到了2018年的顺义区金港嘉园、密云区的首创?悦欣汇时就进一步的降低了,前者约为19.6:1而后者更是低到了14.5:1。从数据上可以看到,老百姓对它的接受程度是越来越走低。

  然而随着公有产权项目越来越多的入市,这种趋势也显得越来越明显。北京“金林嘉苑”在公开选房的仪式上,就出现了900人的报名最终只有180人成交的情况,约有80%的名额在最后时刻选择了弃购。大兴“瑞福园”选房的时候,还有2232户人报名,最后的摇号环节只有50户成交,有97%的名额被放弃了。作为今后被认为保障房主战场的共有产权房市场遭到如此遇冷,不能不让人们关注和思考,原因何在?

  就保障房来说,中国的房屋属性比较多,最早的有经济适用房,后来又出来了限价房、两限房,直到最近的共有产权房。出台这些产权形式的保障房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在高房价下,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在早些年的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实际上的房价差距也不是太大,因为那个时候房价都不算高。

  最主要的是,那个时候,房地产市场还处在初期阶段,人们对买房还没有形成强烈的投资愿望,那时房子还是住的,没有炒的概念,因此,大家在有房住的情况下,没有多少人买房投资。还有一个原因是,那时候,人们的收入都比较低,虽然现在看房价低的很,但是,和当时的工资比,仍然还是非常高的,解决温饱还是人们挣钱的第一要务。当然,后来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和房价相比,依然是差距很大,但是,炒房的人很多,甚至六个钱包凑首付的也不在少数,这是后话,主要是房价涨的太快了,人们很快就从房价上涨获得了实惠,弥补了当初购房的困难。现在,房价不涨了,甚至下跌了,自然又会回到当初人们对楼市的态度,需要住房就买,不需要住房就不买,投资的观念也就会淡下来。

  共有产权房是解决在高房价下,人们购房难题的一个好办法,通过产权分割,通过让购房人只获得部分产权,让购房人和政府合作购房的方式,将实际的购房价降下来,通过购买部分产权实现自己的购房目的,这确实是一个创造。这个办法,对高房价、高收入地区,是有效果的。高房价、低收入恐怕就不行了,因为,房价本身并不低,只是分割后产权的,首期支付的房价是低了,如果当赎回全部产权的时候,房价还会回到原价的水平上。这其实就是人们弃购共有产权房的思想基础。

  所以,共有产权在推广过程中,也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很多项目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弃购现象,人们主要纠结在全部产权的房价是不是能够接受,如果全部产权的房价与现在的商品房价没有多大差别,就会让人们对这项保障房政策失去兴趣。因为,购买共有产权房,也是有很多的限制条件,人们能够幸运地挤进来了,自然希望享受到尽量大的优惠。

  当然,即使是今天能有条件购买到部分产权的房屋,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在今后,能够购买到全部产权,如果届时人们付出的成本,比现在的商品房相差不大,甚至更高,他们就产生共有产权,其实仅仅是暂时分割的产权与成本,并不是真正的价格优惠的认识。这是当前共有产权房出现弃购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趣味社会学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我来说两句
用户: 匿名发出
密码: 注册新用户
留言: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发表的作品,中国砖瓦工业协会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会员说明 || 广告服务 || 网络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方式

服务电话:0571-85871590 服务QQ:欢迎使用在线服务! 1064356210 意见或建议至:service@cbtia.com

兄弟网站: 中国建材网 中国水泥网 cement 中国水泥网人才频道 中国水泥论坛 中国石材网 中国陶瓷网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中国绝热隔音材料网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ICP证:浙B2-20040232 京ICP备2020036720号-1 法律顾问:哲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