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欢迎进入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中国砖瓦网  [2018/9/17]  
摘要:

  为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政发〔2018〕18号)精神,加快推进各类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现就《关于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18年9月21日前反馈。

  传真:0571--88386098

    邮箱:441504312@qq.com

    地址:杭州湖墅南路271号中环大厦12楼浙江省新墙办(邮编310005)。请在信封上注明“关于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指导意见反馈”。

  关于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浙江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办公室

                             2018/9/10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设区市经信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城管委(城市执法局)、墙体材料行政管理部门:

    为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政发〔2018〕18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清废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18〕86号精神,加快推进各类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推动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后的综合利用,现就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通知如下:

  一、重要意义

    建筑垃圾是城市矿产,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可节约大量土地、天然原材料、煤炭等资源能源,是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据测算,我省每年建筑垃圾产生量在1.5亿吨以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基本涵义,是指以建筑(装修)垃圾作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技术加工处理,制成具有使用价值、达到相关质量标准,经相关部门认定的再生建材产品及其他可利用或经过特定方式,使建筑(装修)垃圾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置行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策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优先进行资源化利用原则。推进市场化运作,引入社会资本,实行特许经营,鼓励加快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完善再生产品应用标准体系,加大政策扶持,推动再生产品的广泛应用;拉伸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提高再生产品附加值,带动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各设区市可因地制宜至少建成2-3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固定式处置工厂,若干个移动式现场处置设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县(市、区)50%以上;到2022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各市要根据区域建筑垃圾产生量及分布情况,结合“三改一拆”、“城中村改造”、“无违建县(市、区)创建”,科学合理布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加快形成与当地实际需求相匹配的建筑垃圾处置能力,统筹规划固定与移动、厂区和现场相结合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设施,尽可能实现就地处理、就地就近回用。推进建筑垃圾再生产品集聚化发展,加快实施静脉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鼓励具有一定基础条件的市、县(市、区)以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为骨干,规划建设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化专业园区,纳入产业集聚区管理范围,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二)规范发展,清洁生产。建筑垃圾固定式处置工厂应符合《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第71号公告)的要求达标运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要严格控制废气、废水、粉尘、噪音污染,达到环境保护要求。建筑渣土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应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 环境保护部 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加快烧结砖瓦行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2017〕279号)要求运行,减少对天然资源的消耗,实现清洁生产。固定式处置工厂的选址要尽可能与现有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场地相结合。

  (三)分类利用,物尽所值。房屋拆除垃圾和装饰装修垃圾处置应通过分拣和分类,将塑料、木材、轻物质等废弃物分别进行集中处置,生产成再生产品(再生塑料、生物质颗粒)进行重复利用,对分拣出的砖渣、混凝土块等应交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固定式处置企业进行处置。地铁开挖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淤沙应通过筛分、分类和压滤,分离出的沙(砂)化学成份达到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原材料要求的,可交由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企业处置。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列入新型墙体材料目录、政府采购目录,在工程建设中优先推广使用,逐步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产品认定工作。在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满足使用的前提下,政府投资项目的房屋建筑非承重墙体、砌筑围墙、砖胎模、人行道、广场、城市道路、河道、公园、室外绿化停车场、道路路基和基层等凡能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鼓励优先使用,提高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使用比例。

  (四)标准引领,确保质量。根据《浙江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导则》建立完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相关标准体系,建立建筑垃圾再生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标准和应用技术规范,制定再生产品在市政工程、公路建设中的应用技术规范。确保产品和工程质量。

  (五)技术创新,提高效率。加强新工艺、新产品研发推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规模化、高效化、产业化应用。开展再生骨料替代天然砂石性能与功能研究,鼓励新型建材(墙材)企业、建筑工业化企业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替代天然砂石,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预制构件等产品使用一定比例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广泛开展混凝土砖(砌块)、透水砖、墙板、陶粒、保温材料、自保温墙体材料及建筑部品、构件等产品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作为原材料,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

  四、保障措施

  (一) 加强领导,密切部门配合。各级经信、住建等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责,认真做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相关工作,加强工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在生态文明建设、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方面的有关优惠政策,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完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体系。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积极开展再生骨料强化技术、再生骨料系列建材生产关键技术、再生细粉料活化技术、专用添加剂制备工艺技术等研发,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艺和产品规范化、标准化,扩大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范围,提高建筑垃圾再生产品附加值。

  (三)加快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装备研发。鼓励装备制造企业自主研发或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积极研发建筑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成套装备,重点提高分拣设备破碎筛分设备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设备成本,提高处理效率,促进我省装备制造业发展。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列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扶持范围,加大对利用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项目和使用建筑垃圾再生新型墙体材料的建设工程的支持力度。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按规定享受国家和省有关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等优惠政策。

  (五)发挥示范作用,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探索适合我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新模式,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市县、示范企业和示范工程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借助新闻媒体和网络,广泛宣传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普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基本知识,争取公众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公众参与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中国砖瓦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省新墙办
  
中国砖瓦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砖瓦网www.cbtia.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砖瓦网www.cbtia.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砖瓦网www.cbtia.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我来说两句
用户: 匿名发出
密码: 注册新用户
留言: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中国砖瓦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中国砖瓦网发表的作品,中国砖瓦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会员说明 || 广告服务 || 网络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方式

服务电话:0571-85871590 服务QQ:欢迎使用在线服务! 1064356210 意见或建议至:service@cbtia.com

兄弟网站: 中国建材网 中国水泥网 cement 中国水泥网人才频道 中国水泥论坛 中国石材网 中国陶瓷网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中国绝热隔音材料网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ICP证:浙B2-20040232 京ICP备2020036720号-1 法律顾问:哲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