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欢迎进入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乔龙德:把发展建材服务业作为行业结构调整 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支撑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2018/6/1]  
摘要:

  二、正确分析现状,肯定成绩,找准问题,着力破解发展中的瓶颈,凝心聚力创新发展建材服务业

  (一)我国建材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在整个建材行业中的占比较低。

  一直以来,传统建材制造产业占整个建材行业的销售收入一般都稳定在70%-80%。制造业方面,除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在工程总承包,和骨干少数企业在转型中率先发展建材服务业外,就整体而言,几乎所有的建材产业都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发展,进而也几乎所有的制造产业都是产能严重过剩,建材服务业缺乏有导向、有组织、有系统、有目标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构成建材服务业三大部分中,直接为建材制造业提供包括建材专用及通用装备及相关服务,包括建材企业本身从事的建筑业等销售收入共约6000亿元;提供建材产品批发零售服务的多数是行业外的商贸物流公司,目前建材企业直接涉及的还很少;提供其他服务的包括非金属矿开采辅助、建材设备修理、建材运输、仓储服务、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服务等,这部分收入仅约2000亿元,共计才8000亿元,仅占建材及建材延伸产品的销售收入64400亿元的11%,与建材制造业的规模很不匹配。需要指出的是,建材服务业这个领域,建材行业不去做,别的行业已经介入的会扩展与渗透,没有介入的很快就会进入。正如上面提到的本行业的各种服务性销售收入只有8000亿元,而行业外的商贸物流公司为建材行业服务的销售收入却已经20000亿元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已经很明确,要靠消费驱动发展,它决定了中间产品和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会明显加大,而仅靠制造业的发展的空间自然就很狭窄。按照常规水平,建材服务业的收入要达到或超过目前建材产品销售收入64400亿元的产业规模的话,即便把行业外为建材业服务的批发零售20000亿元加进来才占建材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的40%,结论是发展建材服务业还具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二)为数不多建材大企业两业并举成为多元化发展,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为发展建材服务业提供了经验和创新发展的模式。

  上海建材集团和天津建材集团是由建材制造业转向发展建材服务业的两个典范,两个集团,立足建材优势,既服务于建材行业,又跨界为其他行业服务,既满足大都市减少传统制造业发展的需求,又创出了一条发展建材服务业的新路,规模和经济增长都高于或远高于同期行业与高于转型前的水平。中国建材集团所属的中材国际工程和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工程建设服务板块一直是全球建材的样板,在立足中国建材行业水泥、平板玻璃技术装备和工程建设的优势基础上向国外延伸工程建设服务业,在全球水泥行业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在全球玻璃行业我国占据了90%的工程建设市场,解决了国内市场萎缩日益减少的情况下,靠走出去为国际建材服务赢得新的发展。北京金隅集团坚持既发展建材业的实体经济,又发展房地产产业还注重建材服务业的发展,多元并举保证了发展的持久和经济稳增长,企业实力和抗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进入了北京市工业企业的前列。近几年,随着节能环保的发展要求,随着对建材产品与装备质量的提升,随着信息大数据融入建材行业发展,随着建材行业新的业态的服务需要,有一批企业分别转型或延伸到了建材服务业,如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检测、认证服务,九牧集团有限公司依托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建立和开展的五星定制化服务和泛家居产业生态圈,中国建材联合会所属的北京国建联信认证有限公司的认识与绿色评价服务,中国水泥网的大数据电商服务,金隅集团所属的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的系统集成服务等等,这次会上表彰的27个企业是建材服务业发展中的转型代表、创新发展的代表、延伸产业链发展的代表,他们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他们在为建材行业服务中自己率先得到了发展,是全行业值得借鉴与推广的。

  (三)阻碍与影响发展建材服务业的几个关键问题有待在创新发展中破解与突破。

  发展建材服务业并非一帆风顺,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阻碍其顺利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需要我们共同破解与突破。

  一是观念滞后,对建材服务业的定位、认识、作用仍有偏见,这是推进发展的思想障碍。一提到服务业,多数人认为就是商贸、餐饮、娱乐、旅游、交通等领域的事,与建材制造业关系不大;对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的认识缺乏时代观;习惯的发展方式和习惯的单打一的思维模式仍锁定在计划经济时代确立的产业分工定位,片面认为建材制造业是本业,建材服务业是他业,把本来客观上产品加工和服务一体的同一事物,由于观念守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抱住原来的框框不向服务业延伸,反而埋头继续发展产能过剩的产品作为己任。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只求生存性发展,缺乏创新性发展,在传统产业严重过剩在竞争中获得薄利就能满足的小农经济思想还根深蒂固,对于发展的变化,业态的变化,社会进步规律所发生的新的变化表现为麻木和迟钝,由此悟性和创新都跟不上新的步伐。

  二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建材制造业和建材服务业相分割的经营体制仍然影响着建材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是以满足市场实际需要和用户的全部需求为宗旨的,服务业没有疆界、国界、区域、界线,不存在分界服务和产品与服务必须各自独立的道理。但由于计划经济长期形成的制造业专业化而服务业独立成体系,将它们分为两个体系,但是要看到计划经济时期虽然职责和归属是分开的,但它们之间的需求和上下游之间的资源配置是由相关机构在宏观上进行统一的组织与调剂的。进入市场经济之后这种宏观上统一组织和协调的机构不存在了,它们两者之间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应由市场机制来补充与协调,但是这种客观上需要连接、配置和融入一体化经营的制造业和制造服务业之间被仍然分割的经营体制分割了,分割经营体制的并不是企业自身,而从国家统计的角度上,只计算建材制造业的产值,很多服务业进不了企业增长的范畴,各级企业的主管部门,将考核企业的依据只局限于产品、装备和直接创造的经营上面,由此从政策导向上使生产制造企业容易忽略转型和发展建材服务业。进而使很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可能,被体制的弊端所扼杀。

  三是有些建材制造企业迈进了发展建材服务业的大门,但由于缺乏体制支撑和缺连接的产业链,显得链条短没能形成规模优势。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发展建材服务业,但由于整个建材行业没有形成有目标、有组织推进的体系和格局,往往单打独斗困难很多,加上其中多数企业都从经营传统制造业起家的,所以很大程度上经营模式、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基本沿用了传统建材制造业的经营方式,而建材服务业本身独有的需求面宽、变化多、“腿长”、相互融入快、灵活度高、时效性强的市场特征通常被传统的经营模式所代替,失去很多发展机会。由此往往众多企业都自觉不自觉地按产品制造业的规律经营建材服务业,忽略了延伸扩展是建材服务业的本质特征,服务链条短就形成不了规模。

  四是人才比较匮乏,严重缺乏开拓市场与组合资源的人才,建材服务业转型发展受人才制约。建材服务业就其本质而言是建立在“知识+技术+组织+市场+服务”基础上的产业,具有多知识融合能力和多功能组合能力的高素质、高端的人才是发展和推进建材服务业的根本,也是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有的同志把发展建材服务业看成比生产制造业还简单,事实上是一种偏见。建材服务业对应的市场面宽,头绪更多,不确定因素更多,由人的作为促成成功率占的因素更多。其既要能基本掌握建材产品的加工、制造过程,明白功能、性能,又要明白可组合连接应用的领域与作用效果,还要有擅长交际的能力和资源之间的组合能力,要有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的多要素复合人才。为此不仅要着力解决实际需求的人才,还要从战略高度,从学校的教科书开始,有一套培养发展服务业人才的顶层设计,最终形成一支庞大的发展建材服务业的大军。

  三、设定三年发展目标,拓展九大服务领域,着力推进建材服务业创新发展

  作为新时期建材行业新经济增长点和转型发展重点的建材服务业,要全面布局,系统推进、着力于建材制造业之间,建材产品生产与应用之间,建材产品延伸与提升之间,建材产品认证与评定论断之间全方位的发展,以相互连接、延伸、拓展、配套跨界服务等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形态、不同模式、不同体制的服务链条。用三年的时间构建涵盖建材科技、生产、经贸合作、商贸流通、工程建设、节能减排、“走出去”等各个领域并进,初步形成特色鲜明、门类齐全、连接延伸有支撑、相互联动相互促进的建材服务业发展体系;形成建材服务业与建材制造业优势互补,多方位、多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格局;形成服务业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产值的企业不少于100家,10亿元以上的不少于50家,30亿元以上的企业不少于30家,建成10个以上具有较强集聚配套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建材服务业集聚区,20个以上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服务产业链,建成5~10个建材“走出去”示范园区,实现建材服务业收入达到建材行业销售收入总量的30%的目标。

  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首先在九大领域着力推进:

  (一)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标准创新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服务业发展。

  要围绕行业科技创新驱动有效推动科研、学校、设计、生产、使用各方面的联手合作,创新技术并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扩展与延伸,为推广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围绕标准的创新提升,扩展标准制修订的范围,提高时效性,组织与联手标准制修订系统为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服务。

  中国建材联合会、各级协会与各服务机构都要以科技创新与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在推进行业转型升级中多方位地组织相关单位之间的连接、合作与推进。有针对性的组织科技重大技术的创新和瓶颈攻关,及时组织协调将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向产业化,从中既能解决行业发展的短板,又将单个企业不能推广的成果连接起来。同时要提升行业科技进步奖、技术革新奖评审标准,帮助企业将有价值的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推荐到国家科技进步奖,列入国家重大研发专项、列进重大课题使科技创新上连政府、下连市场,科技服务业有用武之地。要充分发挥标准对于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补短板,促进行业向高端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将单一的标准制订功能要扩展为标准制订,执行与检查,清理与废除、与产业的连接效能与使用单位的使用标准的衔接统一等多方位服务,形成一条龙的标准服务体系。当前要重点对短缺空白领域、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新兴产业以及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产品和治理建材行业大气污染等现实需要的标准着力创新提升。既要改变标准本身的低标准和不顾行业实际需要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只是独身发展的缺乏为产业服务的问题,又要把标准的制订、废除、执行、效果考核、与产业连接的效能包括新产品推广进入使用的标准等全方位贯穿于行业发展的实践中,把标准作为一个服务系统,连接行业调整结构,连接淘汰落后产能、连接引领补短板的行业发展之中,使标准与行业发展实践相连接,标准连接的载体,就是标准系统服务链。

  (二)推进为制造业提供全套配置的服务业的发展。

  要围绕集约化集成经营,为建材生产企业直接提供原燃材料和各种生产资料,也包括提供生产设施改造更新的各种材料设备、工机具和劳保用品等全套服务。目前生产企业既有自供的或部分自供的,也有依托他人提供服务的,但是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生产资料配置不系统、缺乏配置规律、不集成、缺配套、时间不保障、库存不稳定、多渠道、不经济等问题,因此无论是自供还是他供,都要形成有系统、有规律,从服务业本能的规则出发,要做好优化生产组合和资源配置方式的顶层设计,自供的也要系统有规律,形成集成供应服务一条龙,他供的整条服务链全方位进企业。如果大企业有能力自供,也应形成自身的服务产业链,在满足自身供应的同时,扩大延伸供应链的规模,为同类企业提供服务,可以改变不管企业大小都非要有一套独立供应渠道和一套独立人马做供应的不经济的传统的经营方式,需要他供的生产企业可选择专门的全套供应的服务链团队达到时效快、质量保证、成本低与全套配套供应。作为专门为生产企业服务的服务链团队也必须以满足上述四条基本要求业务拓展才有市场。

  (三)推进拓展商贸流通为生产、使用上下游的集成配套的服务业发展。

  商贸流通和集成配套是产品变为商品、生产商连接市场和用户的桥梁,是生产目的的到达用户的实现。它是组合生产资源、配置并达到可使用满足用户需求的载体。一旦掌握了组合生产和使用两端的配置资源的主导权,就占有了市场话语权,就占有了延伸服务的主动权,其发展和经济增长就有了市场的支撑。

  要创新现代化供应链理念,运用新技术,以互联网+、大数据、线上线下等信息技术推动商贸流通渠道扩展和商品集成配套的功能。用新的发展理念培育和发展建材智能工厂、智慧商场、智慧物流体系,全面扩展和提升建材产品流通与产品加工使用领域,形成从研发设计、原燃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到售后使用服务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有机组合建材制造、流通贸易和中介服务三方组合的商贸服务产业链,形成采购、分销、仓储、配送供应链直至组合、加工集成、配套到终端服务的服务产业链,实现生产和市场应用、生产与用户使用之间的信息准确及时传导,实现实际需求、合理库存和物流保证质量集成配套、成本降低等共享。要充分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网上采购、销售、结算,缩短生产周期和新品上市时间,降低生产经营和交易成本。当前既要组建一批一条龙服务的商贸流通企业,又要探索与创新生产商,流通贸易商,集成服务商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组成各方都有股权的混合所有制的商贸流通服务联合企业,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生产、商贸、使用服务一体化,形成新的经济发展的组合体,从战略与战术的结合上开拓市场、占有市场、共享发展。

  (四)推进为新建生产线建设、试运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服务业发展。

  要围绕建材行业重点向高质量发展、补短板、发展高端的新兴产业的新形势,组建适应新兴产业和绿色发展的生产线建设与试运服务的工程建设队伍,同时也提升传统建材行业改造升级、推进智能化制造等改造升级的专业服务队伍。着重培育一支适应新兴产业、向高端发展的工程建设的专业队伍,形成从整体方案制定直到个性化定制的设备制作、安装、运行配套服务的新型的工程建设的专业队伍。同样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也需要工程建设队伍具有专业化、智能化技术,诸如将水泥、平板玻璃在“两个二代”技术装备研发攻关形成的最新成果,运用于提升两个产业现有的生产线,进行科学地全线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升级、从方案设计到部分装备更新的技术配置和施工方式都要有一套全新的知识和模式。无论组建新兴产业的工程建设服务队伍,还是改造传统产业的队伍,都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由此组建新型的建设服务企业已迫在眉睫。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来源:乔龙德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我来说两句
用户: 匿名发出
密码: 注册新用户
留言: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发表的作品,中国砖瓦工业协会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会员说明 || 广告服务 || 网络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方式

服务电话:0571-85871590 服务QQ:欢迎使用在线服务! 1064356210 意见或建议至:service@cbtia.com

兄弟网站: 中国建材网 中国水泥网 cement 中国水泥网人才频道 中国水泥论坛 中国石材网 中国陶瓷网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中国绝热隔音材料网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ICP证:浙B2-20040232 京ICP备2020036720号-1 法律顾问:哲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