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欢迎进入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可持续性建筑的未来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2012/3/8]  
摘要: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达成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以来,全球的环境形势发生显着变化。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据悉,今年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大会的主题之一,力图通过发展绿色经济,追求一个资源高效、环境友好、低碳排放、社会公平和更富竞争力的绿色未来。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达成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以来,全球的环境形势发生显着变化。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据悉,今年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大会的主题之一,力图通过发展绿色经济,追求一个资源高效、环境友好、低碳排放、社会公平和更富竞争力的绿色未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和创新的过程。一位业内专家提出,在实践绿色发展之路时,需要选取优先领域,比如建筑领域就是这场变革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让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建筑行业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并且产生大量的废弃物,造成极大的能源消耗、资源浪费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与实现建筑可持续性发展背道而驰。

  一位建筑专家指出,建筑的一生经历了“规划→设计→建造→运行(居住和改造)→拆除→处理→再生(再次利用、再生利用)”的整个过程。建筑的寿命与其他消费品或耐用品相比是很长的,而且建筑的重量和体积都很大,需要用到很多材料和构件,需要大量的资源。另外,为了长期营造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还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建筑被拆除时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建筑的生命周期所消耗的大量资源和能源,就必然会造成很大的环境负荷。因此,为营造尽可能降低对地球环境负荷的可持续性社会,从建筑的规划、设计到拆除或处理的各个阶段考虑其对策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让所有人充分理解建筑的特性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建筑开发商而言,发展可持续的绿色建筑已成为必然趋势,也是促进建筑行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途径。目前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认识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业内专家表示,在这一发展理念的背后形成了庞大的资金供给和金融流动机制。其原因显而易见,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平均每年要建20亿平方米左右的新建筑,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建建筑的40%,水泥和钢材消耗量占全世界的40%。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需要建造大量的建筑,预计这一过程还要持续25年~30年。

  如果不改变以往的建造方式,庞大的建筑市场所带来的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是可想而知的。

  目前,已经有多家建筑开发商运用“建筑全生命周期理念”建造新建建筑。如上海去年开建的“积木型住宅”,可减少建筑垃圾91%。据了解,这种“积木型住宅”,即用工业化方式生产住宅,在工厂生产加工建筑主要构件,运送到工地现场,拼装成高品质的商务楼、住房甚至任何你想要的建筑形式。工厂化预制可以使精度精确到2毫米内。据有关数据显示,“积木型住宅”能使建筑垃圾减少91%,脚手架用量减少50%以上,钢材节约2%,混凝土节约7%,节电10%以上,节水40%以上。如果到达使用年限,拆除后废旧物料还可回收利用,真正实现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建筑需进行综合评价

  业内专家提出,在发展可持续性建筑的同时,不能缺少与之相应的评估,如对住宅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负荷进行预测评估,就成为判断住宅的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以建筑作为对象,有英国的BREEAM(英国建筑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评价方法。在日本,建筑学会也颁布了“建筑物的LCA(生命周期)指标”。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来源:中国建筑防水杂志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我来说两句
用户: 匿名发出
密码: 注册新用户
留言: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发表的作品,中国砖瓦工业协会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会员说明 || 广告服务 || 网络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方式

服务电话:0571-85871590 服务QQ:欢迎使用在线服务! 1064356210 意见或建议至:service@cbtia.com

兄弟网站: 中国建材网 中国水泥网 cement 中国水泥网人才频道 中国水泥论坛 中国石材网 中国陶瓷网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中国绝热隔音材料网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ICP证:浙B2-20040232 京ICP备2020036720号-1 法律顾问:哲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