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欢迎进入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警惕第三次经济过热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2008/1/7]  
摘要:

20080104《浙商》

  如果不能有效降温,则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经济增长过热,将会在2008年出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两次严重的经济过热及严重的通货膨胀。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轮“经济过热”及通货膨胀。那么,2007年是否会成为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又一个“拐点”?

 

  19871988年,中国经受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经济过热,这两年的GDP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1.6%11.3%,并直接导致19881989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了18.8%18.0%,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19921996年,中国再次遭遇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过热,6年间GDP增速各年均超过10%。通货膨胀再次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记录。

 

  20022007年,中国GDP连续6年高速增长,各年增速分别高达9.5%10.6%10.4%11.0%10.7%11%(预计今年将超过11%的增速),其中,最近5年经济增速均高于10%。与此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却一直维持在低位运行。估计今年的GDP增速极有可能创下近10年来的新高。

 

  今年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较去年同月上涨了6.5%,这是近十年来罕见的;同时,今年18月,消费者价格指数较去年同期上涨了3.9%。因此,今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极有可能创造近10年来的最高记录。

 

  更为糟糕的是:近两年来,房市与股市相互攀比、相互推进,房市泡沫与股市泡沫已膨胀至极,双重资产泡沫带来的强烈财富效应,也示范着、拉动着物价全面攀升,从而形成经济过热、资产泡沫、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格局。

 

  目前,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正在经历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经济过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次的经济过热与前两次比较有着本质的差别:

 

  ——前两次经济过热是在“经济短缺”背景下发生的,而此次经济过热则是在“买方市场”格局下出现的。这一差异使得当今中国的“通货膨胀”量度标准发生了改变:在短缺经济下,通货膨胀极易表现为“短频快”的物价全面暴涨。而在市场供求相对均衡的今天,则是表现为“先结构性上涨、后加速全面上扬”的过程。由此可见,现在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具有较强的掩蔽性和结构性。

 

  ——前两次经济过热只有高通胀相随,但并未伴生“股市泡沫”和“房市泡沫”,而此次经济过热的最大麻烦将是通货膨胀与“双重泡沫”相伴相随。随着中国改革不断深入、市场不断开放,在经济高增长热潮的驱动下,在“投资收益率”示范与攀比下,股市泡沫与房市泡沫双双而至,二者互为因果、相互膨胀,并与物价上涨“交相辉映”。股市泡沫与房市泡沫既是本轮经济过热的“富贵病”,更是本轮经济过热的“难治之症”。

 

  ——前两次经济过热的动力源主要是国内因素,而此次经济过热的动力源却来自“外资”与“外贸”。正是双顺差(资本顺差和贸易顺差)携进巨量外汇资金进入中国,直接导致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从而使“外资”和“外贸”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巨大动力源。这也正是当今中国经济过热的最大麻烦之所在。

 

  这种原本建立在“外资”和“外贸”拉动下的经济高增长,再加上“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增长模式,这一切都意味着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还不高。粗放式数量扩张型经济增长,其结果必然是过度竞争与重复投资并存;拼劳力、拼资源与产品附加值低并存;高能耗、高污染与资源浪费并存;经济高增长与生态严重失衡并存。因此,如何防止第三次经济增长过热的全面爆发,这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严峻的宏观形势。

来源: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我来说两句
用户: 匿名发出
密码: 注册新用户
留言: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发表的作品,中国砖瓦工业协会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会员说明 || 广告服务 || 网络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方式

服务电话:0571-85871590 服务QQ:欢迎使用在线服务! 1064356210 意见或建议至:service@cbtia.com

兄弟网站: 中国建材网 中国水泥网 cement 中国水泥网人才频道 中国水泥论坛 中国石材网 中国陶瓷网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中国绝热隔音材料网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ICP证:浙B2-20040232 京ICP备2020036720号-1 法律顾问:哲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