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欢迎进入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展望未来50年的中国建材工业(上)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2008/1/4]  
摘要:

 

20年后的中国建材工业是何状态?50年后的中国建材工业将变成什么样子?当我们大家每天忙碌于日常工作之时,我国建材行业的知名学者,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总工程师崔源声先生在认真地为我们行业思考着50年后的未来。

   崔源声先生的报告原题为《我国建材工业中长期发展趋势和战略选择》,全文共20余万字,分为水泥、墙体材料等五大部分。本报今天刊发的是由作者本人节选的精萃,作为一篇文章介绍给广大读者。就其内容和分析而言,用作者的话说,是“换个脑筋想问题”,有些观点不一定大家都赞成。

   从某个意义上说,这是建材工业未来学的一个研究成果。按照我们的观点,不谈50年后,仅以20年后的建材工业而言,可能那时水泥企业只有30家~50家,平板玻璃生产企业只有10余家,其他建材的品牌和生产企业数量也减少70%以上。那时,建材工业不再是朝阳工业,但也摘去了资源消耗型工业和污染大户的帽子,变成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分析一下诸如此类的推测,可以使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未来。希望在岁末年初之际,我们与广大读者一同作一次穿越时空的思考,这对我们建材行业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每逢岁末年初,人们总要不断地回顾过去和展望未来。除了对过去一年的成功之处进行圈点和对新的一年提出美好憧憬外,我想在这里为献身于建材事业的人们提出几个更宽泛和长远的问题,供大家讨论。这也算是一份小小的新年贺礼,由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中国建材报,在2008年新春到来之际,奉献给广大读者。

   本来,这是一篇延伸到2050年的建材工业中长期发展的预测研究报告,限于篇幅,暂把若干要点和说明发表于此。

   未来人口增长与住宅条件的改善对基本建材产品的需求根据2007年联合国人口司最新的预测数据,中国人口在2033年将达到高峰,峰值为14.6亿人,而在2025年印度将取代中国,夺走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的桂冠。另据MenKe-pei和Zengwei(NanjingInstituteofMeteorol鄄ogy&NanjingUniversityofEconomics,Nanjing)对未来中国50年人口的预测,也认为中国的人口极限到2050年不会超过14.5亿人。

   假如我们把中国人口极限确定为15亿,到2050年时中国的城镇化率仍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过去近30年里是这样),则2006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43.7%,到2050年时的城镇化率就会达到87.7%,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在广州举行的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上,有关专家指出,如果城镇化按照每年增长1%的规模来预测,到2020年,中国还将有2.89亿农村人口转向城市。

   如果按80%的城镇化率推算,到2050年,中国15亿人口中将有12亿生活在城市。中国目前13亿人口中(根据2006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字,到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亿人),已经大约有5.7亿多人住在城镇,7.3亿人住在农村。按15亿人口算,未来42年里,城镇居民还需要增加6.3亿人。这6.3亿人,大部分来自农村,离开农村后,原住宅留给其他人,使留在农村的农民居住面积自然得到成倍改善。但新到城市和城市自然增长的居民,高达6亿多人需要新建住宅和配套基础设施。

  还有6亿多人要在今后50年里陆续进入城镇,全国现有的600多座城市的人口平均规模都要翻一番才能容得下。

  6.3亿人的人均使用和建筑面积,即便按40平方米和60平方米计算,也是现有全国人均使用和建筑面积的2倍多。城市现有居民近6亿人也从目前的20平方米~30平方米的人均使用和建筑面积提高1倍,总共相当于在目前城市现有人均使用面积和建筑面积的基础上增长3倍的建筑量。

  目前我国的人均水泥累计消费量已经达到10吨,按目前的全国人均年度消费量1吨计算,还需要30年才可以接近发达国家目前的平均住宅消费水平,或者称作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如果实现部分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和消费水平,如上海、浙江和广东等省份年人均1.5吨~2吨以上的年度水泥消费量,则全国城市地区平均再有15年~20年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发达国家饱和阶段的水泥消费和住宅消费水平(上世纪70年代)。欧洲媒体最近报道,说中国10年之后的人均住宅面积可以达到瑞士的平均水平,就是指的这个意思。可见,今后10年,仍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传统建材产品仍可以靠数量取胜的收获季节。

  问题是,10年或20年后,中国是否还依赖水泥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结构。如果我们按可持续发展原则,涵养森林,提高森林的覆盖率,使砍伐森林的速度小于森林生长的速度(种两棵砍一棵,越砍越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而不是种一棵砍两棵的不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模式),最终实现类似于欧洲和北美以木结构的建筑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也就没有必要再生产占世界一半以上的水泥了。

  为便于说明问题和预测方便,我们还是假定未来20年~30年,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住宅,是以水泥混凝土为主的结构。

  按此推算,基本建筑材料水泥的需要量会在目前的人均累计量基础上翻两番以上,才可以和经济发展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国家发展战略相吻合。

  因此,可以预测,未来10年~20年,如果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短期内没有或不考虑其他材料取代水泥,我国水泥的产量将保持高位运行,年产量的高峰达到16亿吨或17亿吨都是有可能的(按目前的发展模式,我们曾预测出接近18亿吨的最高年度产量)。如果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水泥工业达到饱和的时间将拉长。不管是多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如果现在仍不考虑转变发展模式,以水泥为主的中国建材工业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特色。中国水泥年产量在10亿吨以上的状况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而全世界的水泥产量全加起来也就是20多亿吨。

  考虑到建材行业市场的相对饱和现状、预测的理论性和实践的滞后性及中国的国情等不可预测因素,我们的预测把握是在未来10年~20年,把中国主要的基本建筑材料人均累计消费量(percapitaaccumulatedconsumption)(不是年度产量)定位在最低增加一倍,最高限增加两倍的范围内。这也是建设小康社会对人均住宅和基础设施配备标准的基本要求。

  每平方米的基本建筑面积或投资对水泥、玻璃、砖瓦和石灰等基本建材产品的配套数量的未来需求,都可以根据现有建筑面积对基本配套建材产品的单位需要量推算出来。

  基础设施建设对基本建材产品的需求(1)公路基础设施通过与发达国家及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公路里程比较,可以推断出我国达到相应水平的基本建材产品需求量。

  尽管近年来公路发展迅速,但我国的公路网建设整体状况还是相当落后的。1999年,全世界公路总里程超过2万公里的100个国家路网密度平均值是555公里/千平方公里,而到2003年,我国的公路网密度只有189公里/千平方公里,差距十分明显。

  中国高速公路网2006年2月27日报道,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5万公里,而美国为8.87万公里,是我国的3.5倍。中国以国土面积计算,高速公路密度为0.26公里/百平方公里,仅为美国的27%、日本的16%、德国的8%;以国土面积和人口计算的高速公路的综合密度只有0.23公里/百平方米公里,仅为美国的13%、日本的33%、德国的10%.美国的州际高速公路网已经连通了所有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日本已经连通了所有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据测算,中国如果要连通所有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高速公路网的总规模要达到8万公里以上。中国到2020年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也是这个目标。

  国家有关公路建设计划要求,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国农村公路里程将达370万公里。国家每年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在200亿元以上。

  据报道,如果以安徽省的投资水平作为全国的平均水平测算,全国地方配套资金将达到3000亿元的规模,则整个“十一五”期间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将达到4200亿元,年均840亿元,假设2/3的资金用于建设水泥(沥青)路,30%资金用于采购水泥等建材,初步估算水泥行业每年将增加收入160亿元,这将大大促进对水泥产品的需求。根据全国公路建设使用水泥统计,每亿元投资约需水泥1.99万吨。

  总体上看,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至少也在2倍~3倍之间。

  相关研究成果表明,要适应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我国高速公路网的总规模大体应在10万公里~12万公里。

  另外,从国家今后的公路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看,未来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表1)。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印度的3倍,公路里程却只有印度的56%,其主要差距在于农村公路里程比印度少,而连接各城市的高速公路里程我国却是印度的120倍。说明过去我国有关部门并没有做到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十一五”期间,国家显然准备改变这种现状。

  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看,今后的建设投资还要加大(表2)。

  公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水泥等基本建筑材料的需求,从国内外的比较研究中,都显示出未来10年~20年,发展潜力仍然巨大,中国的传统建材工业还是蓬勃向上的朝阳产业。

  (2)铁路基础设施通过人均铁路里程比较,可以推测出类似的未来基本建材需求量。

  日本铁路总营业里程2.38万公里,按国土面积计算,平均路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533.62公里,是我国的7倍。

  据中国铁路网报道,法国铁路总营业里程3.18万公里,按国土面积计算,平均路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538.3公里,也是我国的7倍。

  据人民铁道报报道,到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例将达到60%左右,将有4亿多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伴随人口大迁徙,交通和运力需求猛增。据最新统计,民航、公路、铁路单位运输量平均能耗比约为11∶8∶1,在完成相同工作量的情况下,铁路消耗能源最少;铁路运输产出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仅是公路运输的1/30.众所周知,中国人均铁路里程不足1根火柴长,仅占世界铁路营业里程的6%.然而,就是凭着这6%的比例,中国铁路奇迹般地完成了世界铁路1/4的运输工作量。

  因此,铁路建设也将是中国未来大发展的重点,也是水泥消耗的大户。其他诸如机场、码头等基础设施,都是建材的消耗大户,都有类似的需求比例,在此不一一叙及。

  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保障从中国目前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来看,再支持10年到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是问题不大的。一个海外华人曾对笔者说,中国人还是很幸运的,天然禀赋还可以支持我们快速发展10年~20年。相比之下,有些发展中国家今后恐怕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1)资源根据中国工程院的报告,到2020年之前,中国已经探明的45种工业矿物,大多可以保障充足的供给。2020年之后,还有5种可以保障充足供给,其他将面临不同程度的短缺。然而,通过进一步勘探,2030年之前,经济发展的资源保障基本不会有大问题。

  (2)能源根据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按目前的消耗量,中国石油20年内没有问题(有的专家说,中国全部石油探明后可以维持63年),天然气和煤炭在50年内没有大的问题。

  (3)环境容量限制环境容量是个大问题,国家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环境可逐渐改善。

  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和中国部分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根据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和中国部分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以水泥人均累计消费量为例,一般达到15吨~25吨时出现饱和现象,即水泥产量增长和经济增长的线性关系减弱,水泥或基本建材产品的数量增长阶段开始结束。

来源:中国建材报

来源: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我来说两句
用户: 匿名发出
密码: 注册新用户
留言: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发表的作品,中国砖瓦工业协会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会员说明 || 广告服务 || 网络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方式

服务电话:0571-85871590 服务QQ:欢迎使用在线服务! 1064356210 意见或建议至:service@cbtia.com

兄弟网站: 中国建材网 中国水泥网 cement 中国水泥网人才频道 中国水泥论坛 中国石材网 中国陶瓷网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中国绝热隔音材料网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ICP证:浙B2-20040232 京ICP备2020036720号-1 法律顾问:哲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