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欢迎进入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创新体制 服务发展 努力做好新时期改革工作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2006/4/20]  
摘要:

2006年全国改革工作会议地方材料之一:

创新体制 服务发展 努力做好新时期改革工作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5年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攻坚的关键一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印发了《关于北京市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京发[2005]12号)(以下简称《改革意见》),提出了21项重点改革任务。今年以来,在行政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文化体制等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所突破,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关于2005年改革进展情况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加强。改革和调整年度发展计划的指标设置,逐步探索建立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了全市经济运行监测调度中心,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撑。明确了煤矿安全的监管机构、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安全监管牵头部门,以及水上交通、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等的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海淀区成立了区政府公共服务委员会,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二)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印发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意见》,制定了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管理试行办法以及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减少了审批环节,下放了审批权限。完善了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经营性项目法人招标制等七项制度,政府投资效益进一步提高。截至2005年底,累计实施“代建制”项目26个,总投资20.1亿元。颁布实施《北京市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条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进一步推广贷款银行招标制度,涉及项目贷款100亿元,节约了政府的融资成本,规范了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规则和程序。

    (三)市场机制逐步完善。社会公共事业价格改革稳步实施。北京地区上网电价、销售电价调整标准及完善峰谷分时电价办法均作了相应调整,实施情况良好。市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个人征信系统(银行系统)实现了全市联网。

    (四)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二三级市属国有企业51.8%完成改制。市国资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完善市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会制度,31家重点国有企业成立了董事会。成立了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依照《中小企业促进法》,设立了5亿元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与北京银行签署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合作协议》,协调引导北京银行、合作担保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共同搭建了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公共平台。

    (五)农村改革继续向深层推进。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完善市与区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积极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安排的政府投资,投向郊区71.9亿元,城区与郊区的投资比例达到50:50。在农村试行名校办分校、名院办分院工作进展顺利,11所名校分校正式挂牌成立,5所名院分院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完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近半数确权土地实现了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开展了全市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和集体建设用地(除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实行了村级经费补贴制度。

    (六)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有序展开。继续推进公办高校多种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两所独立学院已经开始招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茂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网通学院开始筹建。海淀清河医院已引进社会资金转制成为股份制医院,北大国际医院、协和医学中心引入上市公司资金进行建设。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完成了市广播电视系统的体制改革工作。

    (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意见》。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继续扩大,5个区县出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行办法。截至2005年底,全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38.2万人,新增1.15万人,共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2.38亿元,参保率达到81%。实施了城市低保分类救助制度,6万特困人员救助标准上浮了10%。

    二、积极探索创新改革工作的方式方法

    为更好地推进新时期的改革工作,北京市在借鉴先进省市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像抓建设项目一样抓好改革,更加注重改革与发展的结合,更加注重改革的实践成效,不断创新改革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注重改革的整体谋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革整体谋划工作,既注重改革的长期谋划,又十分重视改革的当期策划。首先,将“十一五”体制改革规划列为全市的14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并专题审议,反复研究。目前,“十一五”体制改革规划草稿已经形成,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市的改革思路、目标及主要任务。同时,为做好当期策划,市委、市政府专门讨论了2005年的改革工作,并首次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形式对改革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为保证改革任务的落实,将其列为市委、市政府的督查事项,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和市发展改革委组成督查组共同督查。

    (二)加强改革的协调指导。为协调解决推进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改革工作的交流沟通,加快完善全市改革工作的协调机制。一是根据2005年《改革意见》,制定了《北京市2005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各项改革任务,并明确责任、明确分工、明确进程,积极探索改革项目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二是建立改革任务完成情况定期报送制度。结合对年度改革任务的督查工作,要求各相关单位按季度报送改革进展情况。三是恢复《经济改革》简报,及时总结相关领域的改革经验,推动本地区的改革经验交流。

    (三)做好改革的具体操作。在统筹协调全市改革任务,努力做好综合改革工作的同时,发展改革部门加快职能转变,努力完成市发展改革委直接牵头负责的各项改革任务。如积极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备案制和核准制,进一步放开企业投资,积极管好政府投资;加快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放开市场、打破垄断。同时,社会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价格改革、行业协会改革等其他各项改革工作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四)加强改革的效果评估。为及时把握市民最为关心的改革问题,评估改革成效,更好地做好下一步改革工作,委托专业调查公司进行了《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市民满意度调查》。调查显示:超过60%的市民对经济体制改革表示高度关注。市民认为最重要的改革是“社会保障制度”。市民最不满意的是“收入分配制度”。通过对调查情况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向,为更好地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关于推进新时期改革工作的几点体会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改革自身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改革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应适应形势,不断创新。对于新时期如何更好地推进改革,我们有如下一些新的体会。

    (一)改革的艰巨性不断加强,推进改革要“顶天立地”。经过20多年的改革,比较容易的改革相当一部分已经完成,目前面临的多是一些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较深、风险较大的改革。有些改革不仅涉及众多的利益主体,还涉及深层次的权力和利益调整。我们认为推进改革工作要注意“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积极争取并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推进改革工作。2005年我市的《改革意见》,不仅以市委市政府文件正式印发,而且将改革任务明确由相关市领导牵头负责,改革推进力度明显加大。“立地”就是改革要关注民意,以人为本,要倾听群众的声音。为此,我们专门做了北京市经济体制改革市民满意度调查,了解百姓关注的改革热点,以便我们更好地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二)改革的综合配套性不断增强,推进改革要打好协同战。改革已经从单兵突进进入了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各项改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单独一项改革的深入推进已十分困难,必须加强各项改革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套,必须加强对改革的统筹指导。每一项任务虽然明确了牵头部门,但是每项任务的顺利推进,都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很多部门都组织了相关单位参加的工作小组,定期沟通情况、协调工作,努力打好改革的协同战。

    (三)改革复杂性风险性增强,推进改革要循序渐进。改革的复杂性、风险性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改革的试点和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在2005年《改革意见》中,我们将改革任务分为重点推进、继续推进、研究试点推进三个层次进行落实。对于重点推进的改革任务,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对于继续推进的改革任务,主要是认真组织,稳步实施;对于研究、试点推进的改革任务,主要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争取形成改革意见或方案,为下一步改革的实施奠定基础。

    四、关于2006年改革工作的安排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06年改革工作,对于落实“十一五”时期的改革任务,全面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的重点领域。1、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和审批事项;推进政府投资公示制、后评价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政府投资监管体系;制定和实施《北京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健全项目管理与协调机制;研究建立新形势下的市、区县政府投资管理新机制。推进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改革。研究出台本市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深化海淀区“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试点工作;组织实施民政事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实施《关于促进北京市行业协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2、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扩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范围;研究农村集体土地征地留用安置办法,积极推进试点;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近郊区大力推进,远郊区在扩大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全面展开。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研究探索乡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小额信贷试点,探索建立现代农业保险制度;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意见》,重点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着眼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首都区域创新体系。深化科技和文化体制改革。改革科技成果的评价激励制度,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业绩、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取向的评价体系;发布实施《北京市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和《北京市文化产业投资政策指南》,有序放开文化市场准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建立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围绕企业创新,研究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开展中关村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权转让试点;进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试点。4、着眼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促进资源节约的新机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继续推进水价改革;稳妥推进峰谷电价政策的实施,开展居民峰谷电价研究及试点;落实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适时出台“京标B”汽柴油调价方案。完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和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指导意见,实施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研究制定有关产品能耗以及企业综合能耗标准体系;制定有关行业清洁生产控制指标;完善产业项目筛选的综合评价机制;建立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探索建立循环经济统计核算体系。5、着眼于优化所有制结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力争年底前完成具备条件的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改工作;稳步推进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进一步规范国有资本支出预算管理办法。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制定实施我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贯彻意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守信企业激励机制和失信企业惩戒制度;开展创业投资相关试点,研究设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6、着眼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企业、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和使用等行为;研究拟订信用行业监管和建立失信惩戒制度的政策文件;研究拟订加强政务信息公开的政策和法规草案。进一步推进土地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土地供应年度计划控制;研究对工业用地试行招拍挂的市场配置方式,探索对有收益的基础设施用地试行有偿出让的方式;研究制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将劳务派遣、岗位补贴等政策向农村延伸。7、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深化教育和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稳妥推进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主体、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成一批名校办分校、名院办分院,进一步将城市优质资源辐射到农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修订《北京市企业职工城镇劳动者养老保险规定》,重点是调整现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建立全市统一的企业退休人员补充医疗保险制度;面向低收入困难家庭等特定人群,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研究制定促进困难地区就业的政策,完善对自谋职业者和小额贷款者的优惠政策。

    (二)继续创新改革工作方式方法。对于如何更好地做好综合改革工作,更加有力地推动全市的改革进程,我们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今年,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加强改革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1、积极探索建立改革推进工作新机制。今年,我们将积极探索建立我市经济体制改革联席会议制度,作为统筹全市改革工作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交流改革信息,研究分析改革问题,统筹协调推进改革工作。2、加强工作落实,深化项目化管理的改革。进一步加强和各部门的沟通,尽可能将改革任务细化,加强可操作性。实行改革进展情况季报送制度,按季度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改革任务落实情况。同时,探索将年度重大改革任务列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工作考核内容。并研究建立包括项目筛选、方案选择、中期评估、效果评价等多环节的、科学合理的重大改革任务评价体系。3、加大改革试点推进的力度,及时总结经验,适时推广。我市在多项重大改革方面积极推进试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试点等。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这些试点改革,及时总结经验,适时推广。同时,针对改革综合配套性不断增强的特点,将积极探索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进综合改革试点。4、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前期研究。积极发挥综合协调部门的职能,拟以建立改革课题项目库为手段,以设立北京市改革任务前期专项资金为支撑,探索建立全市改革课题研究的综合协调机制,整合全市的改革课题资源,加强对全市重大改革任务和跨部门综合改革任务的前期研究。

    当前,北京市正处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深化改革,促进首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来源: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砖瓦工业协会www.cbtia.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我来说两句
用户: 匿名发出
密码: 注册新用户
留言: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发表的作品,中国砖瓦工业协会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关于我们 || 网站导航 || 会员说明 || 广告服务 || 网络服务 || 友情连接 || 联系方式

服务电话:0571-85871590 服务QQ:欢迎使用在线服务! 1064356210 意见或建议至:service@cbtia.com

兄弟网站: 中国建材网 中国水泥网 cement 中国水泥网人才频道 中国水泥论坛 中国石材网 中国陶瓷网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中国绝热隔音材料网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ICP证:浙B2-20040232 京ICP备2020036720号-1 法律顾问:哲鼎律师事务所